这一世黛玉上头有了姐姐,入宫当林家靠山贾府再也不能任意拿捏林妹妹
01
京城林府,热闹非凡。
林如海,字如海,探花出身的才子,此刻在产房外焦急踱步。
产房里贾敏的叫喊声断断续续,仆妇丫鬟们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贾敏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嫡女,六年前嫁给林如海,第二年生了个儿子林珩,如今又在生第二个孩子。
林如海眉头紧锁,产房里折腾了一上午,还没听到孩子的哭声。
管家林忠走上前,低声禀告:“大爷,太太派人问奶奶生了没有?”
林如海沉默片刻,沉声道:“告诉母亲别急,我在这守着,奶奶不会有事的。”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凤鸣。
众人抬头,只见一只金色凤凰在空中翱翔,霞光满天,京城的鸟儿纷纷飞来,仿佛朝拜它们的王。
这一幕,百鸟朝凤的奇景,震惊了整个京城,连皇宫都被惊动了。
就在此时,一位白须老道士路过林府,驻足低语:“此女命格尊贵,福祸相依。”
林忠听见这话,心中一凛,暗自记下,打算回头禀告林如海。
就在这异象出现的瞬间,产房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
产房的门猛地打开,贾敏的贴身丫鬟芸香冲了出来,激动地喊:“恭喜大爷,贺喜大爷!奶奶生了个小姐!”
林如海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喜色,顾不上丫鬟的失礼,忙问:“母女都平安?”
芸香连连点头:“都好,都好,小姐哭得可响了!”
林如海吩咐小厮:“快去告诉老太太和爹娘,府里添了位嫡女!”
这个刚出生的女婴,名叫林踏月,却有着不平凡的来历。
她原本是现代一家上市公司的经理,几天前刚升职,却在过马路时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中,昏死过去。
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汪洋,耳边隐约传来安详的说话声,像是母亲的低语。
她还梦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递给她一枚玉佩,醒来后襁褓里果然多了一枚刻着“福泽”二字的玉佩,令她疑惑自己的穿越是否另有隐情。
林踏月努力适应这具婴儿的身体,视线模糊,但能感觉到贾敏温柔的目光。
她忍不住咧嘴一笑,心里暖洋洋的。
贾敏看着女儿的笑脸,心头一喜,低声哄道:“我的小踏月,真是乖。”
门外传来动静,小丫鬟打起帘子,禀告:“珩哥儿来给奶奶请安了,奶奶要不要见?”
话没说完,一个小身影冲了进来,直奔林踏月的襁褓。
这是林府的长子林珩,四岁的小男孩,天资聪颖,已被林如海亲自开蒙。
林珩好奇地盯着妹妹,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她的小脸,奶声奶气地说:“妹妹好软!”
奶嬷嬷安氏气喘吁吁地追进来,见状慌忙向贾敏请罪:“奶奶恕罪,哥儿太顽皮了!”
贾敏摆摆手,笑着说:“没事,珩儿喜欢妹妹,就让他多看看。”
她又细细问了安氏几句林珩的日常起居,门外又传来动静。
小丫鬟禀告:“太太来了。”
贾敏忙让人迎接,先进来的是宋氏,林府的当家太太,顺义县君,身后跟着二姑娘林澜。
林澜刚及笄,气质不输嫡女,正准备说亲。
宋氏坐下,远远打量着林踏月,见她皮肤白净,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贾敏让奶嬷嬷抱着踏月到宋氏跟前,宋氏逗弄了一会儿,笑着说:“这孩子长得真好。”
宋氏私下却忧心忡忡,对贴身嬷嬷低语:“这异象太扎眼,怕是会引来其他世家的嫉妒,得让府里多加几道守卫,免得流言四起。”
林踏月被逗得有些累,心里吐槽:我都快三十了,还要被当婴儿哄,真是别扭。
但她知道宋氏是她的靠山,只能强忍不适,咧嘴傻笑,讨好这位未来的“大腿”。
宋氏越看越喜欢,从丫鬟手里接过一块长命金锁,亲手挂在踏月身上。
她对贾敏说:“这锁是前几天去清源观祈福时,清风道长送的,说是给林家大姐儿的贺礼。”
她顿了顿,又道:“今日这异象,说明这孩子命不凡,怕是日后要入宫的命。”
宋氏挥手让丫鬟退下,看了贾敏一眼。
贾敏会意,也让身边的人带着林珩出去。
林澜起身告辞:“我和许太傅家的三姑娘有约,先走了。”
屋里只剩婆媳二人,贾敏低声问:“太太的意思是?”
宋氏点点头:“大姐儿命格不凡,但咱们林府的侯爵到老爷这代就到头了,这异象瞒不住,天家更不会放过,怕是日后要送她入宫,咱们得为她多打算打算。”
贾敏眼眶一红,哽咽道:“我明白,只是舍不得……”
贾敏当晚独自垂泪,翻出幼时与父亲贾代善的书信,忆起父亲叮嘱“女儿当以家族为重”,内心挣扎更深。
宋氏宽慰了几句,门外有人禀告:“老夫人请太太过去。”
宋氏又和贾敏说了几句府里琐事,便匆匆去了老太太院里。
02
夜幕降临,林踏月睡得正香,突然感觉有人轻轻抱起她。
她迷迷糊糊睁眼,发现是父亲林如海,嘴角带着笑。
林如海对贾敏说:“我在书房翻看了之前准备的名字,林氏这一代都带玉,我觉得‘琅’字不错,寓意温婉如玉,咱们的大姐儿就叫林琅吧,还带着如珠似宝的意思,真是我林家的宝珠。”
林如海取名前,翻阅族谱,发现“琅”字曾出现在一位早逝先祖名中,族谱记载其“命短福厚”,让他暗自不安,但仍选此名,盼女儿平安。
林踏月听了这名字,觉得还不错,就是怕一时半会儿不习惯别人喊她“琅姐儿”。
贾敏笑着说:“夫君取的名字好,我还想给孩子取个小名,方便家里人叫。”
林如海好奇道:“敏妹想取什么?”
贾敏温柔地看向踏月:“这孩子性子温和,夫君又说她温婉如玉,我想着《诗经》里‘静女其姝’,不如就叫她踏月吧。”
林如海拍手笑道:“好,就叫踏月!”
林踏月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名林琅,小名踏月。
转眼到了洗三的日子,因踏月出生时的金凤异象,林府不敢大办宴席,只请了些亲戚。
宋氏在前厅招呼宾客,贾敏还在坐月子,由奶嬷嬷沈氏抱着踏月在房里待客。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好像是贾府的人来了。
踏月这几天观察下来,已经确认自己穿越到了《红楼梦》的世界,成了贾敏和林如海的长女林琅,上面还有个哥哥林珩。
她记得原书中林如海只有林黛玉一个嫡女,还有个三岁夭折的儿子,压根没提过她这个长女。
踏月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猜是书里没写,或者她来了改变了剧情。
正想着,房门打开,贾敏陪着一位气度威严又慈祥的夫人走了进来。
踏月一看就猜到,这是贾府的老祖宗史夫人。
史夫人一进来就盯着踏月看,见她时不时露出思索的神情,觉得这孩子有点意思。
她直接从奶嬷嬷手里抱过踏月,对贾敏说:“早就听说我这外孙女不一般,今日一见,果然灵气十足。”
史夫人还送了踏月一枚玉镯,私下对贾敏说,贾府最近因贾赦挥霍被朝臣非议,盼踏月日后能帮衬贾府一把。
贾敏笑了笑:“母亲过奖了,她还小,哪看得出什么,只盼她平平安安就好。”
史夫人点点头,没再多说,只是抱着踏月不肯撒手。
突然,外面又是一阵骚动,宋氏的嬷嬷郝氏急匆匆进来:“奶奶,宫里来人了,请奶奶和亲家太太带姐儿一起过去,晚了怕是不好。”
贾敏和史夫人对视一眼,心头一震。
史夫人忙把踏月交给奶嬷嬷,众人稍作整理,匆匆赶往前厅。
前厅里,皇帝的御前大总管李全正和林侯爷交谈。
林府祖上是列侯,世袭三代,到林如海父亲这代,皇帝额外恩准多袭一代。
林如海本可靠父荫做官,但他凭科举考中探花,如今官至从五品翰林院侍读。
李全见众人来了,笑得更灿烂,对林侯爷说:“林家大姐儿有大喜了!”
林侯爷领着李全和林家人进了正厅,史夫人留下招呼宾客。
正厅里,林侯爷和林如海换上官服,林老太太等人穿上诰命服,香案摆好,众人跪下听旨。
李全宣读第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侍读林海,为官清正,政绩斐然,特加封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吏部右侍郎,以示皇恩。钦此!”
众人谢恩,林如海接过圣旨,供在香案上。
不料,李全又拿出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林氏女林琅,出生时上天降金凤祥瑞,命带凤格,特封嘉仪乡君,待及笄后册为太子妃。钦此!”
众人再次谢恩,因踏月尚在襁褓,由林侯爷代接圣旨。
李全私下对林如海透露,皇帝原本想封踏月为郡主,但因朝臣反对才定为乡君,暗示皇室内部的权衡。
李全又传达口谕:“林氏女林琅既为太子妃,五岁后入宫由皇后教养,平日可回家探亲,以示皇恩。”
这一连串旨意砸得林家人晕乎乎的,只能机械地谢恩。
林侯爷送李全离开时,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李公公辛苦,这点小意思请收下。”
李全笑呵呵收下,推辞了几句便上车回宫。
林忠当晚巡逻时,发现府外有陌生人窥探,疑为其他世家探子,禀告林如海后,林府加强了夜间守卫。
李全走后,林家人虽有千言万语,却还得继续办洗三宴。
贾敏房里完成了仪式,踏月累得睡了过去。
因贾敏刚生产完,林老太太年纪又大,宴会由林侯爷夫妇和林如海主持。
宴会分三处:宋氏与夫人小姐们在内屋,林侯爷与老爷公子们在外厅,林如海与几位好友在亭子里喝酒。
宾客大多是林府亲戚或姻亲,面上都带着喜色,贺喜声不断。
一位与林府交好的许太傅暗中提醒林如海,朝中已有官员对林府突受恩宠不满,劝他谨言慎行。
宴会结束后,林侯爷夫妇和林如海去林老太太院里请安。
林老太太因添了嫡曾孙女,气色好了不少。
宋氏握着老太太的手,叹道:“今日这事来得太突然,我本以为没这么快,若是别的事还能遮掩,可这……母亲觉得如何?”
林老太太半卧在床上,沉声道:“大姐儿日后要多上心,咱们林府没那些豪门世家的坏风气,今后也绝不能有,你们做事得更小心。”
她看向林如海:“圣上提拔你到二品,怕是冲着琅姐儿来的,你沾了光,日后得更谨慎,府里人不能仗着琅姐儿的身份胡来。”
林如海点头称是。
老太太又私下召来林瀚,送他一册祖父手抄的《论语》,叮嘱他以林如海为榜样,弥补庶出的遗憾。
老太太又让人叫来林瀚,林如海的庶弟,萧姨娘的儿子。
林瀚一进屋,先向老太太和林侯爷夫妇请安,然后站到林如海身边,偷偷朝大哥使眼色。
林侯爷见他这跳脱模样,无奈道:“你这不成器的,一进来就给我添堵,要是能跟你大哥一样省心,我也不用操心了。”
林瀚虽是庶出,但吃穿用度和林如海差别不大。
林府家风清正,宋氏治家严谨,妻妾和睦,庶子女也受尊重。
可林瀚偏偏不爱读书,两次秋闱都没中,在书香世家的林府成了笑谈。
林老太太瞪了他一眼:“你这孩子,书还是要读的,不光为了功名,更为了明理,琅姐儿日后还得靠你,你是庶出,又不能袭爵,难不成一辈子靠你大哥?”
林瀚低头不敢吭声,脸上却有些不服气。
另一边,李全回宫后,直奔皇帝的福安宫。
他整理衣冠,进殿行礼:“请圣上安!请娘娘安!”
皇帝没让他起身,皇后问道:“林府那边有什么反应?”
李全低头回道:“林府上下都很高兴,都说要叩谢皇恩。”
皇帝冷哼一声:“还跪着干什么,过来伺候。”
李全忙起身,小跑过去。
皇帝对皇后说:“梓潼是不是奇怪,我为何这么早就封了个小丫头当太子妃?”
皇后抿了口茶:“愿闻陛下所言。”
皇帝继续道:“林家那姐儿出生前,我梦见过太祖,他说京城会出金凤异象,让我把这孩子许给太子,能保大魏顺遂,我连做了几夜梦,直到异象真的出现,才信了。”
皇后回忆自己幼年被送入宫中教养,对踏月生出怜惜,命宫人准备礼物,打算日后多加关照。
皇后点头:“只是这孩子五岁就要离开父母,怕是父母不舍。”
皇帝摆手:“我不是白要他们女儿,林如海不也升了二品?再说,平日她也能出宫探亲。”
皇后觉得安排合理,便不再多说,陪皇帝处理政务。
03
林踏月被封为太子妃,林珩又被选为太子伴读,林府一时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人家。
不少人家动了心思,想和林府结亲,甚至有人打听林瀚和林澜的婚事。
还有一户勋贵开出高价聘礼求娶林澜,宋氏婉拒后竟收到匿名恐吓信,迫使林府暗中调查。
贾府这边,王氏酸溜溜地对周瑞家的说:“我那小姑真是好命,儿女都得了皇上的眼。”
周瑞家的陪笑:“奶奶别这么说,咱们珠哥儿也不差,您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王氏冷笑:“哼,他们的儿女都攀上天家了,咱们怎么比?”
说完,她起身去给史夫人请安。
贾府分荣宁二府,荣府由贾代善袭爵,娶了史氏,生了贾赦、贾政和贾敏。
贾赦娶了张太傅的女儿张氏,生了贾瑚;贾政娶了王氏,生了贾珠。
王氏不识字,和饱读诗书的张氏比,总觉得自己低了一头。
这天,王氏到史夫人院里,张氏已经在。
史夫人开口:“你们公公最近身子不好,过几天林府大姐儿百日宴,我就不去了,你们俩跟你们爷一起去。”
张氏和王氏齐声应好。
史夫人又对王氏说:“贾瑚体弱,就别去了,带上贾珠,让你姑父提点提点。”
王氏忙起身:“是。”
回到贾珠院里,王氏见儿子在读书,满意地说:“珠儿越发上进了,可还不够,你看你林家弟弟,那么小就得了皇上青眼,你得更努力才行。”
贾珠心里不服,却不敢顶嘴,只胡乱应了几声。
王氏又道:“过几天你林家妹妹百日宴,你随你爹去,若能得你姑父几句指点就好了。”
王氏还暗中派人打听林府动向,想找林如海的弱点,盼贾珠能借机攀附。
百日宴当天,贾赦、张氏、王氏和贾珠都去了林府。
林如海见贾珠瘦弱,猜他读书太狠,提点了几句读书之道,劝他劳逸结合。
贾珠私下向林珩请教读书心得,林珩送他一册手抄诗集,贾珠感动不已。
宴后贾政把贾珠叫去,细问功课,又道:“你姑父的话要好好体会,以后多去林府请教。”
贾珠一一应下,回了自己院子。
可刚从贾政那出来,又被王氏叫去。
王氏语重心长:“珠儿,你今天见了你姑父,你姑母在家就是才女,我比不上她,你大哥身子不好,也靠不住,我只盼你将来出人头地,给你娘争口气。”
贾珠被两头催着读书,累得喘不过气。
没多久,贾府传来噩耗,贾瑚突发高热,药石无效,去了。
张氏哭得昏天黑地,无心管家,王氏暂接管账务,借机学了些字。
张氏梦见贾瑚托梦,警告“莫信外人”,醒后怀疑王氏觊觎家权,暗生防备。
林如海带着贾敏回贾府安慰张氏,踏月因太小没去。
没过多久,张氏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请道士为胎儿祈福,道士说此子“命带文曲”,让张氏对新生命充满希望。
张氏强撑着丧子之痛,努力养胎,渐渐振作起来。
转眼到了踏月在大魏的第一个新年,她已经会爬了,但还不太稳。
林府上下忙着准备年货,宋氏和贾敏核对清单,林忠指挥下人打扫院子。
屋外大雪纷飞,踏月只能待在屋里,羡慕地看着雪景。
一次,她偷吃了一块糕点,险些噎住,奶母沈氏耐心哄劝,踏月暗下决心长大后要报答奶母的恩情。
除夕将至,宫里放假,林珩从东宫回来了。
林珩在宫里读书,变得越发稳重,带着一群小伙伴在园子里吟诗赏雪,好不快活。
腊月二十九,林府收到各家送来的礼,林侯爷也派人回礼。
林瀚刚行了冠礼,取字知瀚,跟着林侯爷忙碌。
除夕家宴,宫里赐下绢帛、金银器和御笔桃符,林府摆了一桌好菜。
林如海即兴赋诗,赞踏月为“林氏明珠”,宾客传颂,悄然提升了林府的声望。
踏月看着满桌美食,馋得直流口水,可惜只能喝粥。
贾敏见她眼巴巴的,笑着让奶嬷嬷喂了她一小碗银耳粥。
家宴后林珩和踏月得了压岁钱,林瀚和林澜拿得少些。
除夕夜,林府换桃符、贴门神,守岁到深夜,踏月却早早睡了。
正月初一,宋氏和贾敏换上诰命服,进宫拜谢皇后。
当天,贾府派人来报喜,王氏生了个女儿,取名元春,因是正月初一生的,寓意吉祥。
贾敏在洗三礼上察觉王氏对元春期望过高,私下叮嘱史夫人多关注王氏的教女方式。
贾敏送了布料和翡翠步摇作为贺礼,回来后对踏月说:“你小侄女元春可讨人喜欢了。”
踏月听后暗想:这不就是红楼里的元春吗?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命可不简单。
她叹了口气,想到贾府的结局,心里五味杂陈。
六月,林府又热闹起来,踏月的抓周礼到了。
这比洗三和百日宴更隆重,北静王妃、南安王妃等贵人都来了。
北静王妃私下对宋氏说,朝中某派系不满林府受宠,劝她低调行事。
贾敏惊喜地发现,踏月最早开口叫的是“娘”,让她乐得合不拢嘴。
林府摆好算盘、书本、胭脂等抓周物件,林如海在一旁笑呵呵地问林珩功课。
突然,门外传来禀告:“宫里来人了!”
林如海忙迎出去,竟是李全的徒弟李进。
李进笑着说:“圣上和娘娘本想带太子来,可怕人多拘束,就派我来看看。”
他拍手让人抬来两个盘子,一个放着印章,一个装着十几颗东珠。
李进解释:“这印章是娘娘让人刻的,乡君抓到就拿来玩,平日带着也能震慑小人;东珠是陛下送的,五等,适合乡君的身份,做首饰正好。”
林如海和贾敏松了口气,这礼物既体面又不过分。
他们把礼物摆上案子,贾敏抱起踏月,让她爬过去抓。
踏月爬过胭脂和钗环,抱住东珠盒子,众人正要贺喜。
她却把东珠递给贾敏,又爬回去抓起皇后送的印章。
抓印章时,她不小心碰翻一本书,书页摊开露出“命”字,贾敏心头一震,视作吉兆。
众人齐声夸:“姐儿聪慧,富贵无忧!”
李进乐呵呵地说:“我去过不少人家,没见过比乡君更灵的,回去得让圣上和娘娘也高兴高兴。”
林如海让人给李进斟酒,又送了一袋贝珠,让他拿去送人。
抓周礼结束后,众人入席,史夫人带着贾珠、张氏、王氏也来了。
贾珠因王氏失言羞愧,悄悄送了踏月一个木雕小兔,踏月欢喜地收下。
史夫人想让张氏和王氏给踏月请安,贾敏推说孩子小,婉拒了。
宴会散后,踏月累得睡了过去,心里嘀咕:这古代的礼节真麻烦。
04
抓周后,林府日子平静下来,下人们安分守己,外面也没什么流言。
最近的热闹是林瀚和林澜的婚事。
宋氏为林瀚挑了鸿胪寺少卿盛维的嫡次女湘兰,婚期定在来年二月。
盛家送来湘兰亲绣的百福图,宋氏感动,决定加赠嫁妆。
林澜则定亲国子监祭酒李守平的弟弟李守平,婚期定在十一月。
林澜在定亲宴上献舞一曲,宾客赞叹,消息传到宫里,皇后也夸她有才。
转眼到了林瀚的婚礼当天,林府挂满红灯笼,喜字贴满门楼。
林瀚一改往日的跳脱,穿着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气度不凡。
迎亲时,他带着花轿和媒人,浩浩荡荡去了盛府。
湘兰坐在轿子里,披着五彩霞帔,头戴凤冠,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她父亲是平民出身,好不容易升到从五品,能嫁进侯府,全靠林瀚的举人身份。
踏月已经能走路了,但颤颤巍巍,奶嬷嬷和丫鬟寸步不离。
她趴在园子里的石墩子上看热闹,旁边站着贾珠,是贾府带来的。
“新娘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林瀚骑马在前,后面跟着花轿和嫁妆。
喜堂上,林侯爷和宋氏坐高堂,萧姨娘站在一旁。
喜娘唱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拜堂后,新人进了洞房,喝了合卺酒,吃了子孙馍馍,婚礼成了。
踏月在婚礼上不小心摔倒,湘兰亲自扶她起来,还送了一支玉簪,踏月感动不已。
第二天,湘兰和林瀚向公婆敬茶,送了红包,又给林澜、林珩和踏月送了礼物。
踏月乐得直笑,觉得这古代婚礼真有趣。
接着,李家送来聘礼,两只大雁打头,后面是金银器和药材,诚意满满。
林澜的婚礼更盛大,嫁妆足有六十四台,宋氏还准备了三朝回门的添礼。
林澜三朝回门,带着李守平回了林府,喜气洋洋。
仆妇迎上前,李守平跟着林侯爷去书房喝茶,宋氏拉着林澜问长问短。
林澜私下透露,李家想让李守平科举入仕,求林如海指点,宋氏点头应允。
林澜笑着说:“婆母待我好,夫君也体贴,我过得挺好的。”
宋氏放心地点点头,林侯爷派人来问是否开席。
宋氏嗔道:“我们娘儿几个正聊得高兴,你家老爷偏来扫兴。”
林澜笑道:“老爷怕我们饿了,正好我也饿了。”
席间其乐融融,吃完饭,林澜夫妇准备回李府。
吴姨娘送林澜到门口,拉着她的手泪流不止。
她拿出一对翡翠镯子:“这是我娘留给我的,进了林府就没拿出来过,现在给你,姨娘不能常陪你了,你要和姑爷好好过。”
林澜哽咽地喊:“娘……”
她递给吴姨娘一个香囊:“姨娘别哭了,太太照顾我们娘俩,我才有今天,姨娘该高兴,这香囊给您,想我了就看看,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李守平探出头:“姨娘放心,婉婉有我在呢。”
吴姨娘见女婿喊得亲热,终于放了心。
林澜上了马车,马车渐行渐远,吴姨娘转身回府,身影落寞。
踏月跑上前,递上手帕:“姨奶奶别伤心,擦擦眼泪吧。”
吴姨娘接过手帕,感动道:“姐儿这么小就知道哄人了。”
突然,有人喊:“老太太不好了!”
吴姨娘回神,对沈嬷嬷说:“快把姐儿抱回去,我去太太那儿看看。”
她赶到老太太院里,见众人围在床边,老太太却精神奕奕。
老太太笑着说:“你们都来干嘛,我好好的。”
林侯爷眼里却泛着泪光,宋氏悄悄问太医老太太的病情。
太医叹道:“老太太本活不过正月,硬撑到现在,怕是熬不过今晚了。”
宋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老太太临终前把一封密信交给宋氏,叮嘱待踏月入宫后开启,信中或藏林氏秘辛。
老太太看向盛湘兰:“瀚儿这混小子,还要你多督促。”
林瀚哽咽:“老太太,孙儿不争气,您得亲自看着我读书啊。”
老太太突然大喊:“都出去,别哭哭啼啼的!”
众人被赶出屋,林侯爷夫妇留下伺候。
半夜,老太太伸手想抓住什么,随即闭眼,咽了气。
众人痛哭,林澜说:“老太太怕耽误我们婚事,一直硬撑着。”
丧礼低调却不失体面,林侯爷上书回苏州扶灵三年。
林如海送行时,发现林瀚暗中筹划书肆生意,叮嘱他别忘了读书。
林侯爷走后,林府沉寂下来,日子平淡地过着。
转眼,踏月五岁了,即将入宫,林侯爷夫妇也该从苏州回来。
踏月夜里梦见金凤盘旋,醒后告诉贾敏,贾敏请道士解梦,称“凤入九重天”,让林府既喜又忧。
林瀚决定留在苏州开书院,不回京城。
他临行前送了踏月一册自编童谣集,叮嘱她入宫后别忘家族,踏月感动地收下。
宋氏由萧姨娘和林瀚夫妇陪着回了苏州,如今随林侯爷回京。
贾敏忙着为踏月收拾入宫的行李,吃喝玩乐样样不落。
踏月捧着《诗经》读,时不时和丫鬟婆子开玩笑。
她有了两个贴身丫鬟,春风和秋雨,春风是家生子,秋雨是买来的,都很听话。
春风无意说漏嘴,她父亲曾因得罪权贵被贬,踏月暗下决心入宫后为忠仆翻案。
林如海见踏月读书识字不输林珩,很是欣慰,只是她练字有些吃力。
这天,门房送来一封信,交给林忠,还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林忠脸色一变,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林如海皱眉:“林管家,你这脸色,是出了什么事?”
林忠上前:“大爷,您还是看看信吧。”
林忠低声补充,送信人蒙着面,像是官家背景,林如海暗自警惕,决定彻查。
他接过信,眉头越皱越紧……
林如海眉头紧锁,将信缓缓展开,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让他心头一震:“林大人,令爱入宫之事,朝中有人欲图不轨,切要小心。”
他沉吟片刻,将信递给林忠:“去,把李忠叫来,我要知道这信的来源。”
李忠是林府的暗探,负责打探京城的消息,他很快便来到书房,林如海将信递给他,李忠仔细端详后,沉声道:“大爷,这信的笔迹我不认识,但纸张和墨迹都是宫中御用,看来此事非同小可。”
林如海点点头:“你再去查,务必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搞鬼。”
李忠领命而去,林如海则陷入沉思,他知道踏月入宫为太子妃,已经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与此同时,贾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史夫人将王氏和张氏召到跟前,低声吩咐:“你们俩,一个去联系北静王府,一个去联络南安王府,务必让她们在宫中多照应咱们元春。”
王氏和张氏对视一眼,齐声应下,她们知道史夫人这是要将元春也送入宫中,与踏月一争高下。
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林如海早已有所准备,他暗中联络了朝中几位清流大臣,又与皇后身边的嬷嬷搭上了线,为踏月入宫铺平了道路。
转眼间,踏月五岁生日到了,按照圣旨,她该入宫了,林府上下一片忙碌,贾敏更是哭得泪人一般,舍不得女儿离开。
踏月却显得异常冷静,她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也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她安慰贾敏:“娘,您放心,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也要保重身体。”
贾敏点点头,紧紧抱住踏月,仿佛一松手就会失去她一般。
入宫那天,林府上下都来送行,林如海拍了拍踏月的肩膀:“琅儿,到了宫里要听话,多向皇后娘娘学习,爹会经常进宫看你的。”
踏月点点头,由奶嬷嬷抱着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向皇宫,踏月回头望去,只见林府的大门渐渐远去,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将翻开新的一页。
入宫后,踏月被安排在皇后娘娘的宫中学习宫规礼仪,她聪明伶俐,又懂得察言观色,很快就赢得了皇后娘娘的喜爱。
而贾府那边却遭遇了挫折,他们原本以为凭借元春的美貌和才情,定能入选宫中,谁知却因为朝中有人作梗,元春的入选之路变得坎坷起来。
史夫人得知后气得直拍桌子:“这是谁在背后搞鬼?给我查!”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查,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踏月在宫中越来越受宠。
时光荏苒,转眼间踏月已经在宫中生活了五年,她不仅学会了宫规礼仪,还结识了不少宫中的姐妹,其中最为交好的便是尚书之女陈婉儿。
陈婉儿性格温婉,与踏月一见如故,两人经常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心事。
这天,踏月正在宫中与陈婉儿下棋,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她好奇地走出去一看,只见一群宫女太监正围着一个女子指指点点。
“这是怎么回事?”踏月问道。
一个宫女回答:“回乡君的话,这是新入宫的秀女,因为不懂规矩,冲撞了贵妃娘娘,被罚在这里跪着。”
踏月眉头一皱,她走上前去,只见那女子跪在地上,脸色苍白,却依然倔强地昂着头,她心中一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抬头看了踏月一眼,低声回答:“回乡君的话,我叫黛玉。”
“黛玉?”踏月心中一惊,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里遇到原著中的黛玉,她仔细打量了黛玉一番,只见她虽然瘦弱,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
“你起来吧。”踏月说道,“以后跟着我,我教你宫规礼仪。”
黛玉感激地看了踏月一眼,起身跟在她身后,从此,踏月便多了一个贴心的姐妹。
而贾府那边,因为元春始终未能入选宫中,史夫人的算盘落空,她气得病倒在床,王氏和张氏更是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听到一个消息:林踏月在宫中受宠,已经被封为太子妃,不久后将举行大婚。
史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直捶床:“这个林踏月,真是好命!我们贾府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好运!”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羡慕嫉妒恨,都无法改变踏月即将成为太子妃的事实,而黛玉也在踏月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宫中的生活,成为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宫女。
不久后,踏月与太子的大婚举行,京城张灯结彩,一片欢腾,林府上下更是喜气洋洋,贾敏看着女儿穿着华丽的嫁衣,心中欣慰又不舍。
而贾府那边,却只能默默地看着踏月成为太子妃,他们知道,从此以后,贾府与林府的地位将更加悬殊,他们再也无法攀附林府了。
大婚后,踏月与太子恩爱有加,她在宫中地位稳固,又时常接黛玉进宫小住,两人姐妹情深,成为宫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林如海也因为女儿的受宠,在朝中地位更加稳固,他时常进宫看望女儿,也时常将宫中的消息带回林府,让贾敏和林珩等人安心。
至于贾府,则因为史夫人的算盘落空,逐渐衰落下去,他们再也无法与林府相提并论,只能默默地看着林府日益兴盛。
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全国排名前十配资公司,富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