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就像身体里的 “交通主干道”,一旦被 “堵”,轻则头晕胸闷,重则心梗脑梗,而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的坏习惯,正是让 “主干道” 逐渐拥堵的 “元凶”。想要护好血管,先得搞清楚这些习惯是怎么 “堵” 血管的,再针对性调整,才能让血液流通顺畅。
一、3 类高频坏习惯,正在悄悄 “堵” 你的血管
1.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给血管“堆垃圾”
不少人饮食离不开红烧肉、腌咸菜,常把奶茶甜点当零食,却不知这些食物在给血管“堆垃圾”。
· 西医视角:高油饮食使血液中“坏胆固醇”升高,附着在血管壁形成“血脂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高盐饮食让身体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高糖饮食使血糖波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 中医视角:这种饮食滋生“痰湿”“瘀血”,高油高糖使脾胃运化失常,水湿成“痰湿”堵塞血管;高盐饮食影响气血运行,使血液“瘀滞”,两者叠加致血管不通畅。
展开剩余74%2. 久坐不动:让血管 “变迟钝”
上班族每天坐 8 小时,退休族窝在沙发看半天电视,这种 “久坐模式” 会让血管逐渐 “变迟钝”。
· 西医视角:久坐使身体血液循环变慢,下肢血管血液易在腿部淤积,杂质更易沉积在血管壁;同时降低血管弹性,使其变僵硬,无法及时调整血流速度,突然大量供血时易出现供血不足。
· 中医视角:“久坐伤气”,久坐使“元气”不足,气血流动失去动力,久了形成“血瘀”堵塞血管。
3. 熬夜 + 吸烟 + 喝酒:给血管“泼冷水”
熬夜到凌晨、大量吸烟喝酒,对血管是“三重打击”。
· 西医视角:熬夜打乱身体“生物钟”,使血管收缩异常,长期致血管弹性下降;吸烟的尼古丁、焦油腐蚀血管内皮,使血管壁粗糙,易挂住血脂斑块;酒精使血压骤升,给血管“加压”,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使血液输送不畅。
· 中医视角:熬夜耗伤“肝血”,致气血运行无力;吸烟“耗气伤阴”,损伤“正气”,无法抵抗“瘀浊”;喝酒“生湿助热”,加重体内痰湿和瘀血,三者叠加让血管堵塞更严重。
二、血管 “堵” 前有信号,别忽视这些提醒
当坏习惯开始损伤血管时,身体会发出 “预警信号”,比如:
· 频繁头晕:蹲下起身时眼前发黑,或平时总觉得头沉,这是脑血管供血不足的信号 —— 西医说可能是血管变窄导致血流减少,中医说多是 “气血亏虚” 或 “血瘀阻络”;
· 胸口闷痛:爬楼梯、快走等轻微活动时,胸口突然发紧、闷痛,像压了一块石头,休息 3-5 分钟后缓解 —— 西医需警惕这是 “心绞痛” 的早期信号,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则认为是 “心脉瘀阻”(瘀血堵塞心脏脉络)的表现,若存在相关调理需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改善。
· 手脚麻木:手指、脚趾偶尔发麻,或拿东西时没力气,这是末梢血管循环变差的信号 —— 西医可能是微循环障碍,中医则是 “经络不通”。
出现这些信号,说明血管已经在 “求救”,别再忽视。
三、科学 “通血管”:中西医结合 + 改坏习惯
想要让堵塞的血管“通”起来,需中西医结合并改掉坏习惯。
1. 中西医联手:控风险 + 通瘀滞
· 西医:控制基础风险,血压高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血脂高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血糖高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减少血管“垃圾”;血管严重堵塞时放支架。
· 中医:中医调理侧重 “通瘀滞、养气血”,针对血管堵塞的核心病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红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的中药成分药物。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时,这类药物能更好地协同改善脑部微循环,辅助打通气血运行通道,助力缓解病情。同时,还可通过针灸(刺激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药方剂等方式,从整体上调理身体状态,减少瘀血和痰湿的生成。
2. 改掉坏习惯:给血管“减负”
· 饮食:控制油盐糖摄入量,多吃芹菜、木耳、燕麦。
· 运动:每坐1小时活动5分钟,每周3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
· 作息烟酒:11点前睡觉,戒烟,少喝酒,男性每天酒精≤25克,女性≤15克。
血管堵塞是坏习惯积累的结果,想要通畅需坚持好习惯,配合中西医调理,让心脑血管“畅通无阻”,身体更健康。
发布于:山西省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全国排名前十配资公司,富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