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纪念园” 成功入选。去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在这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这片土地上,医者仁心与家国大义深深镌刻,再次引领我们的思绪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贵州医科大学(时为国立贵阳医学院)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携手并肩,以黔地为盾、以医术为矛,共同谱写了一曲“救死扶伤、护国卫民”的英雄壮歌。

2024年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在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纪念园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烽烟西迁:黔中崛起的两座医学丰碑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热带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李宗恩襄教授正于汉口筹建武昌医学院。彼时,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临时救护委员会)为躲避战火,辗转迁徙,其同期在苏格兰留学、协和同仁、中国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教授临危受命担任救护总队总干事。两位医学专家在战火中重逢,互诉衷肠,深知这场战争即将造成的巨大伤亡,迅速培养一批医护卫生人员,成为了战时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两位故友在贵州这片土地再次并肩作战。1938年,李宗恩奉命成立国立贵阳医学院,收容沦陷区医学生,成为战时全国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39年,林可胜率救护总队迁驻贵阳图云关,使之成为辐射全国的战地救护中枢。

1941年12月,英国皇家海军撤离香港辗转来到图云关,图中右三为林可胜,左二为李宗恩。
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全国排名前十配资公司,富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